简 报
第〔2019〕3期
中共重庆园业实业(集团)有限公司机关支部委员会 2019年03月28日
在清明节来临之际,为支部党员能够更好的体会革命党员的精神和信念,能够以更坚定的信念跟党走,将革命党员的精神带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,更好的发挥作为一名党员的作用,3月28日,园业公司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祭扫重庆红岩烈士墓,参观歌乐山白公馆、渣滓洞、红岩村革命纪念馆,缅怀革命先烈,接受红岩精神洗礼。
3月28日上午7:30支部党员们早早地集合,带着敬畏和沉重的心情集体乘车来到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。歌乐山脚下,巍峨广阔的红岩魂广场弥漫着庄严凝重的氛围,烈士群雕巍然耸立。
(烈士群雕)
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,遵守党的章程,履行党员义务,执行党的决定……”随后,大家来到烈士墓前,向烈士敬献花圈,面对党旗,举起右手,重温入党誓词,并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。
(重温入党誓词)
(向烈士敬献白花)
党员们纷纷表示,要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,切实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不懈奋斗,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。
祭扫完毕之后集体乘车到白公馆、渣滓洞进行参观接受红色教育。白公馆、渣滓洞均位于重庆西部的歌乐山麓,两者相距不过2公里。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,1939年被军统将改为直属看守所。这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“案情严重”的“政治犯”,最多时关押了200多人。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,1939年为军统霸占改设为监狱,三面环山,一面临沟,地形隐蔽,关押的主要是“6.1”大逮捕的“要犯”,华蓥山武装起义失败后的革命者,《挺进报》案和小民革命案中的被捕人员,最多时关押了300多人。
(渣滓洞)
听着讲解员的讲述,看着昏暗的牢房、冰冷的镣铐刑具以及一张张惨烈却真实的老照片,我们被带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日子。全国解放的号角已经吹响,新中国的曙光已经来临,白公馆、渣滓洞却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。但是,酷刑压不碎革命者对理想的坚定信念,他们在狱中留下了一组组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作,何敬平烈士的《把牢底坐穿》、古承铄烈士的《宣哲》等让人永远传诵;铁窗关不住革命者对幸福生活的憧憬,他们甚至在狱中举办了春节联欢会,按照自己的想象赶制了一面五星红旗。为了心中的理想,为了秉持的信念,他们宁愿慷慨赴死,用鲜血换来新中国的成立,换来人民的解放。烈士们的人生虽短暂,但精神是永恒的!
(诵读-《黑牢诗篇》)
下午,集体乘车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。红岩村原名红岩嘴,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,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均设于此。周恩来、董必武、叶剑英等中国产党著名领导人曾在此生活、工作多年,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红岩村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丰富翔实的史料及完整的原物,生动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重庆长达八年的艰苦奋斗历程;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旧址同时也是南方局秘密办事处,陈列着当年毛泽东、周恩来同志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和毛泽东同志所著词《沁园春·雪》手稿。闷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党员干部接受现场教学的热情,大家认真聆听着红岩历史,仔细参观着先辈遗留下来的每一件器物、每一幅照片,仿佛带领大家回到了六十多年前,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,坚持抗战、团结、进步,不顾个人安危,不怕流血牺牲的激荡革命岁月。
(听党课)
(沁园春·雪)
红岩村草房,是孕育优秀党员干部的课堂;饶国模旧居,展现了为革命无私奉献的榜样力量;南方局旧址,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工作环境;红岩公墓里,革命英烈秉承的红岩精神正在代代相传。一幅幅弥足珍贵的照片,感人至深;一件件生死攸关的事迹,动人心弦。
(红岩革命纪念馆)
党员同志们参观学习后表示,要把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、建设富强国家和造福人民,作为做好本职工作、创先争优的根本,要秉承着我党的优良品质,不怕困难、刻苦钻研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;要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,为国之矗立而不懈奋斗。
审签:王桥 责编:刘婧